發布時間:2022-07-07
上科大生命學院 2022-07-06 11:00 編輯:嚴靜雯
剛剛落幕的上科大生命學院畢業慶典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蒲慕明受邀作主旨演講。蒲院士從生命科學專業學生常見的疑惑入手,層層深入為大家解析科學人生可以有的規劃與發展,為大家帶來了值得永久回味的“最后一課”。
談職業選擇
我們首先談談就業。職業選擇的第一點,就是本科或研究生所學的專業不應該限制你未來職業的選擇。
大學里學到的專業訓練并不意味著你一輩子就得做這件事情,你的專業只是利用這個專業來訓練深入專研一門學問的能力。未來的科技發展常常需要你轉到新的專業,所以你習得的研究學問的本事才是你真正學到的東西。我們要長期保持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習慣。比如說遇見新的東西你要有興趣深入學習。你要廣布觸角,看哪個是新的方向。自我學習應該成為一個終身的習慣,將來的事業發展就靠這樣的一個習慣。
對一個領域的創新其實常常來自于領域外,也就是現在常說的交叉學科、跨領域。同一個領域的人做的時間久了,困難的事情還是解決不了。而外領域的人用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常常能取得突破。所以跨領域現在慢慢變成了常態而不是特例。所以有人問:“我是不是畢業以后要改行???”改行和本行的關系和概念現在應當放在一起,改行將成為常態。未來,改行將帶來創新發展的機遇,社會的職業格局也會有大的變革。
談讀研的目的
生科院本科畢業生有很高的比例要去讀研,這個有什么原因呢?我給大家一個選擇題。這個題我常常到各個研究所,來詢問新入學的研究生。
今天時間有限,我說說我自己的看法。第一個,博士、碩士學位,現在到處都是,并不“值錢”,所以這不是一個好目標。第二個,你要學習成為一個科學家。不好意思告訴大家,現在讀博士后變成科學家的比例很少。第三個,讀研時有重大科研成果。研究生時的科研成果往往不是個人的成功,而是團隊的努力。
下面這個是個好目標——進一步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不管是大問題還是小問題,你要把它一步一步解決:怎么樣設計實驗,怎么樣在別人的幫助下學習技術,到最后解決這個問題。一個別人沒有解決的難題。你解決了,這就是能力。
第五個我覺得是最重要的。一個成功的科學家是能夠與人打交道、能夠從別人那里學習,能夠找到合作者、大家愉快而長期地合作的??茖W家應該有跟人打交道的能力、情商。一個做科研的人,他成功的最大關鍵不只是他的科研能力。所以你進入實驗室,要學會與實驗室的伙伴、師兄師姐合作,怎么樣讓他們幫助你、怎樣參與他們工作,而不是單獨蠻干。這就是學習過程中我們需要克服的問題。與人合作,交流交往的能力,是你做任何職業都需要的。
談對科學的興趣
如果你真的要做科學家,你要問問自己,到底對科學有沒有興趣。每個人對自然現象都是有興趣的,但是科學不僅僅是知識。研究生不光要學習知識,還要學科學方法——如何去追求科學知識,采用怎樣的科學態度,這些都是你開始做科學研究的時候,你才能夠深入理解到的科學內涵。
你必須要進入科學研究你才會對科學產生興趣,否則興趣都是是膚淺的,興趣常常是伴著成就感而產生的。所以你剛進入科研階段,不要期望導師給你找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去解決,你可以先做一個小題目。這小題目你能夠把它解決了,你就有了信心,你下面可以再解決更難的問題。你一定要把這第一件事情做成:你畢業以后的第一件事情、你研究生的第一個題目、你進入職業后的第一個任務……一定要做成!很困難時,你要盡你最大的努力、想盡各種辦法把它做成,你才能有正面的回饋,你才能有下一步。你第一件事要是做不成,放棄了第一個,就有可能放棄第二個……越來越多。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談成為科學家
成為一個科學家需要有這些特質:邏輯思維、堅持能力、可變通性和虛心??茖W家的邏輯思維能力是要非常強的。還有一種能力,是堅持的能力。做科學,一定要能夠自律,要長期地堅持做一些事情。你要是能夠自律、對失敗有容忍的能力,你就比較容易成功、比較合適做科學。還有個重要的事情就是可變通性和虛心。虛心是什么?你對一個不了解的事、不了解的人,對人家給你的意見,你都要虛心。我們向別人學習或從自己錯誤中學習的能力,是關鍵。你沒有這個能力,你很難做好科學,尤其是要接受人家的批評。一個真正好的科學環境是可以互相嚴謹地批評,也要能夠接受批評。
這些特質不是說與生俱來的,但是可以學會的。讀研究生時,朝這個方向去努力,你將來就可以成為一個科學家。
談科學家與科學人
科學家是我們大家都希望做的,但能成為科學家的比例很低。但我們都可以成為科學人。大家都是學科學的,科學人可以用科學的態度來從事各種行業??茖W公民是我們社會中非常需要的。我們社會不光需要科學家,我們社會各個行業都需要科學人??茖W人是現代文明社會的重要內容,各個行業中受過科學訓練的人員數量是一個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而科學最重要的就是誠信,你們要把在科學上學到的誠信帶到各個行業。
不管是科學界、工程界,還是企業界,我們各個領域都有三類人:第一類人就是探險家,就是敢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披荊斬棘尋找到新天地。探險家是常常是一個領域的開創者。第二類人是導游,他年輕的時候可能是探險家,但是跑不動了,就就開始做導游。導游就是帶領游客探索已找到的天地。我們常說要培育領軍科學家,其實就是要培育導游。如今科學、科技領域里面的探險家和導游,大多數都是國外的,重大的發現、重大理論,很多都是國外提出來的。我們有很好的工作,但是真正的創新、開創新領域的,我們國內還很少。原因就是我們沒有太多的探險家和導游,所以我們只能跟著人家的套路走。
絕大多數做科研的都是游客。游客是什么?有導游帶你探索這個地方。你可以自由探索,但是自由探索的范圍就是一個導游指定的范圍,會怕他掉隊,也不敢跑太遠。我希望我們的游客可以有志做探險家,將來成為我們國家的領軍科學家,不要甘于做游客。
當然,0到1是突破、找到新天地,但1到100對社會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我國的科技界急需探險家和未來的導游。所以我們需要建立并鼓勵一個支撐探險的環境。我們上科大要努力建立一個創新的環境,要允許有探險的精神,讓年輕人新的想法開花結果。
談人生的挫折
挫折是常態,是一定會出現的。問題是你怎么樣去應對挫折。
你認為挫折是件壞事,所以你要逃避挫折——這種心態是不對的,其實挫折是必要的,一個精彩的人生就是有不斷的挫折,不斷地去克服挫折。那才是一個真正精彩的人生??!否則平平淡淡、舒舒舒服服過一輩子,那樣的人生是沒有意思的人生。
對我們很多科研人員來說,一個完全沒有挫折的科研、順利的實驗并不是特別好的事。因為他應該能找到更難的題目,一直做不出來,然后有挫折,然后再突破,這個挫折就能夠讓他更上一層樓。假如就滿足于“我能夠出文章就好”“我能夠拿到經費就好”的心態,那這樣的科研怎么可能真正解決難題呢?解決難題難免會有挫折,而且是長期的挫折。
各位同學,畢業后遇上挫折也是一樣。不要以為遇到挫折時就是喪氣的時候。挫折是一個挑戰,而且是一個必要的挑戰。困境孕育創造力。真正有創造力的東西,文學、藝術作品都是這樣來的。最好的文學作品、最好的畫作都是在作者最困苦的時候,激發了他的創造力。
預祝各位有精彩的科學人生。謝謝!